新闻中心 / News
茶叶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茶叶知识

最後的攣窯技藝在景德鎮

 今年五月駱俊銘老師受邀前往中國陶瓷之都景德鎮參與國際茶器展覽及交流活動。與景德鎮當地友人亦是青年陶藝雕塑家程翰哲老師相聚,得知景德鎮鎮窯(徐家窯)正在動工建,號稱世界上最大容量的傳統柴窯。

由攣窯世家、中國瓷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餘祖興老師進行復建,在景德鎮鎮窯、傳統柴窯(徐家窯)老遺址基礎上攣窯建。

同是柴窯陶瓷燒制藝術領域,攣窯建如此巨大的柴燒窯,工程浩大,此機會難能可貴,極力爭取並在老師首肯下,親眼觀看老師攣窯,實在壯觀精彩。

 

 對於陶瓷藝術創作來說,人是腦,工具是手,設備是腳,窯爐好比是心臟,可見一座好的窯爐在陶瓷製作燒成中起決定成功與否的條件。

 

 

攣窯、滿窯、燒窯、補窯,這四大分工將景德鎮陶瓷推向世界高峰;攣窯是指傳統柴窯的建造和修補,結構與型態決定了大部分燒製方式以及氣氛;滿窯則是將眾多作品放入窯內合適位置,窯內寸土寸金,滿窯手藝人將眾多作品裝入匣缽容器,滿入窯內,並要能達到最高的熱能傳導效率,降低人力、薪柴的使用率,又能將作品燒製出最好的效果。

 

 

餘祖興老師是景德鎮攣窯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攣窯技藝歷代被視為秘密,只在家族血親關係中相傳,且傳男不傳女。 千年以來,景德鎮燒製瓷器的第一步就要靠攣窯工建造柴窯。

餘姓人在景德鎮開設的攣窯店,是專門修建窯爐的行幫組織,有強大的勢力和極為嚴格的傳藝規矩。攣窯技藝歷代相傳,餘祖興老師是第五代傳人。

到去年,景德鎮僅三位攣窯手藝人,一位是餘祖興老師的父親,餘雲山老師,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今年已仙逝;一位是餘祖興老師,中國瓷都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另一位是餘和柱老師。

 

 

學習攣窯技藝非常苦,需要學習多年才能出師,出師後收入非常高。 攣窯全部需要用手工操作,技藝要求嚴格,工作又髒又累還有一定的危險性。攣窯工天天與攣窯泥和窯磚為伴,夏天在烈日下忙碌,汗流浹背,為不影響做工,只能赤裸著上身;冬天嚴寒時只能穿單衣,將手在熱水裡泡一下,再用帶有餘溫的手去取冰冷的攣窯泥塗抹窯壁,每天要彎無數次腰,砌幾千塊磚。

 

 

餘祖興老師的父親餘雲山老師1958年開始學藝,憑著刻苦與機靈,3年後出師,當時普通國營瓷廠工人月收入30餘元人民幣,而餘雲山老師的月收入就有120元。

 

 

餘雲山老師從事窯爐修建工作60來餘年,興建修復的各類窯爐超過400座,遍佈唐山、張家港、淄博等地。自2009年開始,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要修復重建清、明、元、宋四代古窯,還原千年瓷都的古窯風貌,本已退休的餘雲山老師只得重新挑起攣窯的重擔,同時將一身技藝全部傳給兒子餘祖興老師。

 

 

攣窯工序包括腳蓬、頂棚、靠壁、煙囪、滿口五大部分,每個部分有多道小工序。餘祖興老師說,最難的是建窯爐拱形頂部和窯頭,如果建築過程中計算不精確或操作失誤,窯爐就有倒塌的可能。前後花費了近10年時間,餘祖興老師才掌握了攣窯的全套技藝。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內清代鎮窯、明代葫蘆窯、元代饅頭窯、宋代龍窯相繼攣窯復建並復燒成功,在這10年的時間裡,餘祖興老師跟著自己的父親,也是自己的師傅餘雲山老師參與瞭解全過程,攣窯技藝日臻成熟,並前後領頭營造了省內外30多座傳統柴燒瓷窯。

 

 

2015年,餘祖興老師被評定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餘祖興老師的傳承故事,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主流媒體皆有報導。

 

 

此次前往餘祖興老師攣窯復建現場,由餘祖興老師介紹攣窯、柴窯燒製、講解各窯體結構以及需注意之細節。

 現在餘祖興老師正在攣窯復建景德鎮鎮窯(徐家窯),工程已經完工,可說是世界上最大容量的柴燒窯,容量可達300多擔,預計在六月八日復燒。

 

 

千年窯火,萬年傳承;陶瓷文化,精益求精。華夏數千年智慧的積累不能中斷,將這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陶瓷文化感恩有您,餘祖興老師。

【茗 埿 窯】

排版:茶陶行者

图文:餘祖興提供及自主编辑

 

 

版权所有 2013-2017 茗埿窑 电话:18098917287 粤ICP备13025441号